今年以来,东南亚(如孟加拉、菲律宾、泰国、新加坡等)及南美洲(巴西与阿根廷等)等区域国家提前进入登革热疫情高发期。前往南美洲和东南亚旅行、探亲、务工期间应当采取适当措施,做好预防。
登革热(俗称断骨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通过媒介昆虫(白纹伊蚊)叮咬传播的一种以发热、皮疹、全身疼痛为主要症状的急性传染病,通常在夏秋季节高发。
传染源:登革热患者和登革热隐性感染者(在流行期间,隐性感染者的数量可达全体人群的1/3,可能是最重要的传染源。)
传播途径:登革热主要通过被带有病毒的蚊子叮咬后得病,由病人/隐性感染者→伊蚊→健康人的途径不断传播,人与人之间不会直接传播。在广东,传播登革病毒的罪魁祸首是白纹伊蚊。
易感人群:各年龄段人群普遍易感。婴幼儿、孕妇、老年人感染登革热的风险较高,这些人群一旦开始有轻微症状出现,建议立即就诊。
典型登革热临床表现为
突发高热:急性起病,24小时内体温可达40℃,发热持续5-7天,热型多不规则。
疼痛:严重头痛,眼眶疼,肌肉痛、骨骼和关节痛。整个人觉得疲乏。
皮疹:充血性皮疹或出血性皮疹,分布于全身、四肢、躯干或头面部,皮肤发红,貌似“酒醉状”。
登革热病例的症状通常较轻,但有小部分病例会迅速进展为重型,表现为脑膜脑炎甚至是出血性休克,严重可导致死亡。
出国旅游要注意
1.出游前,先了解当地登革热流行情况,通过网络查询旅游部门、检疫部门的旅游提醒,做好预防措施再出游。
2.如果前往东南亚、南美等国家,必须采取防蚊措施,如穿长袖,喷涂驱蚊液,不在丛林过久逗留,选择有空调、蚊帐和纱窗的宾馆入住等。
3.一旦身体出现发热、头疼、关节痛等疑似症状,及时就医。
归国入境要注意
1.归国人员或来华外籍人员,若入境时已发热或已确诊登革热,请及时报备海关并就医,告知医生旅居史和感染史,并避免外出活动。
2.归国人员返家后,要做好自我健康监测,2周内若出现发热立即到正规医院就医并告知旅游史,避免延误病情导致重症;并做好防蚊、驱蚊工作。
3.家庭成员亦需做好防蚊、灭蚊工作,并尽快清理住处及周边的积水,家中水生植物勤换水,防止蚊虫孳生。
来源:传染病预防控制所
编审:健康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