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的主题为:“共创食安新发展 共享美好新生活”。我市为珠三角沿海城市,具有丰富的海产品,其肉质鲜美,是桌上佳肴。但海产品易受副溶血性弧菌感染,需谨慎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
一、病原特征:副溶血性弧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呈弧状、杆状、丝状等多种形态,无芽孢,主要存在于近岸海水、海底沉积物和鱼、贝类等海产品中。该菌为嗜盐菌,不耐热,56℃加热5分钟,或90℃加热1分钟,或以1%食醋处理5分钟,均可将其杀灭。
二、引起中毒的食物:主要是海产品和盐渍食品,如海产鱼、虾、蟹、贝、咸肉、禽、蛋类及咸菜或凉拌菜等。
三、污染来源:1.人群带菌者对各种食物的直接污染;2.间接污染:被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的食物在较高温度下存放,食用前加热不彻底或生吃,或熟制品受到带菌者、带菌的生食品、带菌容器及工具等污染。
四、临床表现:中毒潜伏期为2-40小时,多为14-20小时。发病初期为腹部不适,尤其是上腹部疼痛或胃痉挛。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体温一般为37.7-39.5℃。发病5-6小时后腹痛加剧,以脐部阵发性绞痛为特点。粪便多为水样、血水样、粘液或脓血便,里急后重不明显。重症病人可出现脱水及意识障碍、血压下降。病程3-4天,恢复较快,预后良好。
五、预防措施:1.各种食品,尤其是海产食品及各种熟制品应低温贮藏。2.鱼、虾、蟹、贝类等海产品应煮透,蒸煮时需加热至100℃并持续30分钟。3.凉拌食物清洗干净后在食醋中浸泡10分钟或在100℃沸水中漂烫数分钟。4.盛装生、熟食品的器具要分开,并注意消毒,以防止交叉污染。
来源:食品安全与地方病预防控制所
编辑:健康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