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门市疾控中心积极开展5.15全国“防治碘缺乏病日” 宣传活动

来源:江门疾控 发布日期:2021-05-17 16:46:36 字体: 【大】 【中】 【小】 收藏 【打印】

图1、活动现场

图2、活动现场

图3、活动现场

图4、活动海报张贴


2021年5月15日是我国第28个“防治碘缺乏病日”,为持续巩固地方病防治专项三年攻坚行动成果,推动实现《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中碘缺乏病防治相关目标,进一步提高公众对碘缺乏病防治工作的认识,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市疾控中心于2021年5月15日联合盐务等相关部门,在里村社区广场组织开展主题为“科学补碘,健康一生”的宣传活动。

广东省碘缺乏病流行历史概况

广东省在上世纪70年代经过调查,发现全省有53个山区或丘陵地区的县524个乡镇有地方性甲状腺肿(碘缺乏病的旧称)流行,甲状腺肿病人98.7万,病区平均患病率为10%。并开始在病区实行供应碘盐的防治措施。1996年全省普及全民食盐加碘前,在沿海和珠江三角洲地区进行过碘营养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原非病区”也绝大部分存在轻度缺碘。近年在全省的饮用水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全省水碘中位数为5.0μg/L,水碘中位数<10μg/L的乡(镇、街)占85.2%水碘中位数<40μg/L的乡(镇、街)占99.2%,表明我省居民饮用水普遍缺碘。且未发现水源性高碘地区。

碘的生理功能:

碘是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必需的微量营养素,是人体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原料。甲状腺激素参与身体新陈代谢,维持所有器官的正常功能,促进人体尤其是大脑的生长发育。碘缺乏的原因及危害:

人体碘元素主要来自于各种食物和饮用水。如果食物和饮用水缺碘,就会造成人体缺碘。广东省大部分地区外环境(水、土壤等)几乎都缺碘,尤其山区、丘陵、河谷地带和河流冲刷地区缺碘较为严重。全省普遍属碘缺乏地区,碘缺乏是危害广大群众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碘摄入不足可引起碘缺乏病,碘缺乏病是由于自然环境碘缺乏造成机体碘营养不良所表现的一组疾病和危害的总称。它包括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克汀病、地方性亚临床克汀病,以及碘缺乏导致的流产、早产、死产、先天畸形等。成年人缺碘可能会导致甲状腺肿、甲状腺功能低下,容易疲劳、精神不集中、工作效率下降等。

2018-2020年为地方病防治三年攻坚行动之年,我市三年来监测8-10岁儿童及孕妇尿碘4200人次,2018-2020年儿童尿碘中位数为195-197mg/L, 孕妇尿碘中位数为139-163mg/L。2020年我市共检测2100份碘盐,合格碘盐2063份,合格碘盐覆盖率98.19%。监测数据表明,江门市食盐加碘政策得到落实巩固,碘盐供应、碘盐质量保证,市民碘营养处于适宜水平(WHO/ICCIDD/UNICEF推荐用尿碘评价人群碘营养标准2007年版,人群尿碘中位数100-200mg/L为碘营养适宜状况)

今年活动以“科学补碘,健康一生”为主题,通过现场鉴别碘盐、派发传单、展示宣传画、回答市民咨询、碘缺乏病有奖知识问答等方式对广大群众开展宣传,同时通过江门广播电视台、江门日报等媒体,多方式、多途径宣传碘缺乏病防治知识,极大提高了公众对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此次活动开展顺利,市民的补碘意识、健康饮食观念得到有效加强,预防为主的健康观念得到广泛宣传。

下一阶段,我市将根据《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中碘缺乏病防治有关目标,按照省的统一部署,进一步完善防治监测体系,提高监测灵敏度和覆盖面,持续巩固地方病防治专项成果。


来源:食品安全与地方病预防控制所

编辑:健康教育部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