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杨祥璧同志文章荣获优秀奖的荣誉证书
编者按:
近日,中心收到退休党员杨祥璧同志发来两篇文章,一篇是该同志参加江门市“我与改革开放的故事”网络征文活动优秀奖文章—《改革开放40年给我带来幸福和成就》,另一篇是该同志参加《江门日报》“寻找40位忠实的老读者活动”所撰写的《我与<江门日报>相伴33载》文章,该文章获报社奖励该同志全年一份报纸。现向中心广大职工分享该同志的两篇获奖文章,共同学习。中心党总支部号召全体党员干部向杨祥璧同志学习,学习他坚定的党性修养、学习他坚定的组织原则,学习他为改革开放所做的贡献,学习他退而不休的革命精神,同时也为我们中心党员队伍中有这样一位优秀的党员同志而感到自豪。
篇目一:改革开放40年给我带来幸福和成就
江门市疾控中心退休干部 杨祥壁
1971年我从佛山调来江门工作至今47年,目睹江门市改革开放40年来,与伟大祖国一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巨大成就。党龄46年工作年限54年的我深刻地体会到,改革开放40年给我带来了幸福和成就。
一、从生活条件看江门市区的巨变
过去,江门的城市建设很落后,生活很不方便。一是公共交通,过去仅有一条江北公共汽车线,到郊区最远的丹灶和皇边等乡村靠自己骑单车。当时搞防疫工作经常下乡蹲点,而孩子正在上幼儿园每天要接送,所以,下班后赶回来接小孩经常已很晚了。如今全市区公交线路发展到50多条,非常方便。二是市区的马路过去既窄又弯又不平,被形容是“跑马路” ,现在既宽又平坦。三是生活用水,过去取用自来水要到供水点排队并挑担回家,家住莲平路三楼木板楼梯又窄又黑,望而生畏,现在自来水装入户任用。四是居住条件不断改善,47年来我先后搬迁了四次家,从开始的仅6个平方米面积,到后来的30、100至200,现在是最初的33倍。
二、幸福的家庭永远不忘党恩
我于1940年出生在潮汕地区一个贫困落后的农民家庭,9个月大时亲生母亲因病就离开了人世;抗日战争时又曾经历了父亲用箩筐挑着我逃难和险些被国民党抓去当壮丁时的惊险情景。解放后,我从一个农村苦孩子进入学校读书直到中专毕业,参加工作后从佛山到江门,直到晋升技术职称连跳4级成为江门市一名正高级专家和学科带头人。我的家庭现有房屋又有小车,个个有工作有书读有退休金,衣食无忧,经济条件相对较为宽裕。一大家庭6个大人有5个是中共党员,儿女和儿媳妇女婿都是大学本科毕业又是党员,2个孙女也分别考进大学或高中读书,日子过得甜甜蜜蜜的。所以,我一直告诉自己,应该努力勤奋拼搏回报社会。
三、开拓进取大胆拓展业务工作
(一)树立食品卫生监管的标杆作用。习总书记说,“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 。我在学校学的和毕业后干的一直都是公共卫生工作,其中从事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工作的时间长达22年。几十年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勤奋拼搏,开拓进取。1979年1月起先后任本单位食品卫生科主任、江门市卫生防疫站副站长和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副所长。全所员工团结拼搏,本单位历年荣获“全国贯彻食品卫生法先进单位”、“全省食品卫生工作先进单位”、 “广东省消除碘缺乏病阶段目标先进单位”、“江门市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先进单位”和“江门市打击假冒伪劣食品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同时获得市科技成果奖三等奖2项等。
我本人亦获得了多项荣誉。早在1965年就先后获得彿山地委专署“地直机关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 和省卫生厅“广东省机动防疫队五好干部” 称号,之后两次获广东省和江门市政府授予“优秀卫生监督员”和消除碘缺乏病先进个人等称号,1996年获得江门市卫生局“‘科技兴医工程’学术与技术带头人” 称号,为我市食品卫生安全及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二)其他各项工作并驾齐驱。在职期间,我还兼管环境卫生、学校卫生、消毒杀虫和卫生检验室等工作,同时担任第八届江门市政协委员,获得江门市优秀政协委员、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先进个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先进个人、保密工作先进个人、科学技术协会先进工作者及江门市卫生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获记功、升级3次,市级科技进步奖2项。在省级以上发表学术论文共94篇(其中第一作者国家级25篇)。获奖总数达到130项次。
四、退而不休老有所为
2000年3月,我60周岁已到退休年龄,因作为高级专家和学科带头人,延长退休年龄直到2003年3月才正式办理退休手续。2004年1月,享受了一个月退休生活的我,适逢当时的市卫生局创办《江门卫生通讯》,便应聘到编辑部做专职编辑工作,负责稿件的采集、修改、编辑、校对等文字工作,一干就是11年。
退休后的15年间,我还做了下面几项工作:充当通讯员积极为本刊物撰写稿件;协助局做好《卫生志》修志上报工作;顺利申报晋升正高级技术资格;获市级科技成果奖3项;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共69篇;受聘国家级、省级多家杂志社当编委;专职在市预防医学会办公室工作4年;担任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考试主考官5年;收集整理和撰写江门卫生防疫60周年纪念活动资料6篇并获得“特殊贡献奖”。
不论是在职期间,还是退休后再干的15年,我都感觉充实而富足。由此,《江门日报》先后两次于1998年6月4日和2015年1月22日各以半版篇幅报道了我的事迹。
五、锻炼身体乐享晚年幸福生活
健康是第一财富,没有健康的身体就没有一切。从2000年开始,我坚持锻炼身体,除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外,坚持散步运动、看“养生堂” 节目、看报和学习保健知识,长期订阅《江门日报》等四种报刊。2015年我真正离开工作岗位后,参加市老干大学学习了家庭园艺、电脑使用、经络保健等新知识,既增长了知识技能,家里的露台成了美丽的小花园,也收获了友谊和快乐。同时,我也能多陪陪老伴,一起旅游,一家人乐也融融,温馨幸福。
篇目二:我与《江门日报》相伴33载
江门市疾控中心退休干部 杨祥璧
我是《江门日报》忠实的老读者,又是首批被该报聘任的老通讯员和特约通讯员,彼此建立了深厚的情感,从创刊到现在相伴33年了。该报是我的良师益友,我心中的最爱,我要为她喝彩!
该报是我市贯彻实施卫生法律法规的得力助手。1985年该报创刊之时,正值我市轰轰烈烈地宣传贯彻国家《食品卫生法(试行)》,《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和《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的时期,该报发挥其作为宣传工具和政府喉舌的无可替代作用。特别是对保障市民食品卫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这里仅举一个例子,是与市民生活和健康息相关的食用植物油卫生监督管理问题。1989年3月30日该报披露了《市区食用油质量低劣令人忧,抽样竟45%不合格》的稿件在全市引起了強烈反响。因为不合格指标中包含有致癌物质黄曲霉毒素B1等。在前后两个月的时间里,该报先后刊登了9篇相关的追踪报道文章,一直到《不合格食用油处理完毕》刊登以后才告罢休。此案例的成功处理,彰显了该报为保障全市人民的食品卫生安全功不可没。
该报是我的良师益友。由于该报的信任,我先后被聘任为首批通讯员和特约通讯员,聘任时间一直至2003年退休时为止,发给的6本证书我一直珍藏着。我衷心感谢报社领导和记者们对通讯员的技术培训、关心和指导,使我们既提高了写作能力,又提高了稿件的录用率,促进了各自业务工作的开展。据统计,从1986年9月2日刊登第一篇文章开始,至2001年12月10日止,本人撰写而被录用发表的稿件共有368篇(其中含五邑晚报45篇);另外,在《江门日报通讯》发表稿件10篇。
该报记录了我的成长。在分享发表稿件欣赏学术成果的时候,我还要感谢报社领导和记者们对通讯员的鼓励,每年度组织的总结评比,激励着广大通讯员。我从1986年度起至2000年度先后共有11次被授予为优秀或积极特约通讯员,还有6篇文章被评为好新闻奖。特别是令我永远不会忘怀的是《江门日报》先后两次各以半版篇幅报道了我的事迹。其中笫一次是1998年6月4日,该报在政协委员风彩录栏目以“勤勉自励,恪尽职守——记政协委员杨祥璧同志” ;第二次是2015年1月22日A09版晩晴栏目以“75岁老人杨祥璧:退而不休,笔耕不辍”。另外还有一次是 1995年12月28日在《江门日报通讯》第2版通讯员群星谱栏目上用“杨祥璧小传”报道了我的事迹。
该报培养了我的刻苦耐劳精神。我当通讯员做新闻宣传,展现了单位新形象,提升了个人写作能力。但因为新闻的时候性強,所以,经常牺牲午睡或节假日休息时间加班加点,特别是在当时办公条件和交通工具落后的情况下,发送稿件要靠复写和骑着自行车亲自送到报社去,来回好几公里,当通讯员的甜酸苦辣滋味我都体验过。由于培养了这种刻苦耐劳精神,所以我虽然将要踏入79周岁,但仍然感觉精力充沛,每天坚持步行一万步锻炼身体,住宅护栏和露台铁凳铁茶几的油漆和露台花圃的打理等,我都还可以胜任。
该报是我生活的好伴侣。该报创刊30多年来,乘着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浩荡的东风而发生了巨变,越办越好,其版面、栏目、内容及其科学性、知识性、实用性、报纸质量等等,均可与省级大报相媲美,因而深受广大市民的喜爱。我作为该报的忠实老读者,不论是在职还是退休以后的18年时间里,我每天看书看报首选的就是《江门日报》,其次才是羊城晚报、健康文摘报、健康指南杂志等,一年的报刊费用一千多元,自费订阅从不间断。同时,我还养成剪报的好习惯。以前发表在该报的报纸我还装订成几大本视为珍藏品交由单位档案室代为保管。只要生命不息,我就要把《江门日报》长期订阅下去!
文字:办公室
编辑:健康教育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