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疾病风险提示

来源:江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发布日期:2024-09-05 14:55:29 字体: 【大】 【中】 【小】 收藏 【打印】

九月将走入白露和秋分两个节气,暑气渐消,适宜伊蚊繁殖;九月也是开学季,人员流动大和学校人群聚集给传染病的传播和流行创造了有利条件。江门市疾控中心提醒您:9月注意防范登革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食源性疾病(细菌性食物中毒、毒蕈中毒)。

No.1 登革热

登革热是登革病毒引起、主要由伊蚊传播的一种急性虫媒传染病。临床表现为突发高热(在24~36小时升至39~40℃),面、颈、胸部潮红,四肢、头面部出现充血性皮疹或点状出血皮疹,以及剧烈头痛、全身肌肉酸痛和关节痛等,部分患者可出血倾向和淋巴结肿大。登革热的传播途径主要是病人/隐性感染者→伊蚊→健康人,人与人之间不会直接传播。传播媒介主要是白纹伊蚊(俗称“花斑蚊”)。

专家提醒:

因近期雨水较多,环境中容易形成大量伊蚊孳生地,有利蚊虫孳生,增加疫情防控难度。目前我市已多地多点发生登革热本地疫情,预计9月疫情有进一步增加的趋势,疫情影响范围进一步扩大,需持续关注。

重点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感染登革热后对同型登革病毒有抵抗力,但对不同血清型的登革病毒无抵抗力。重症的高危人群包括二次感染者、老年人、有基础疾病人、孕妇、婴幼儿等。

预防措施:

1、清理家中积水。比如水生植物要定期换水洗瓶(每星期至少1次),不要让花盆底盘留有积水。

2、在室内应安装蚊帐、纱窗等防蚊,易滋生蚊虫的地方可以定期使用杀虫剂从源头上灭蚊。

3、前往登革热流行地区进行户外活动时,应做好个人防护,提前使用驱避剂,穿长裤长袖减少暴露,尽量不在蚊子活动的高峰时段在树丛、草地、垃圾桶旁逗留。

4、近期前往疫区的人员,如回来后出现发热、皮疹、头痛、肌肉痛、出血等症状应及时就诊,并说明旅行史及蚊虫叮咬史,尽早诊断,尽早治疗。

No.2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专家提醒:

目前我市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呈低水平发病状态,但有小幅上升波动情况,新增感染个案均为散发病例,无聚集性疫情报告。近期监测数据提示,我市当前主流新冠病毒毒株仍为XDV系列毒株,致病力没有增强的表现。

重点人群:

儿童、孕妇、年长者、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及医务人员。

防控措施:

1、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包括科学佩戴口罩、勤洗手、避免用手触摸眼口鼻等,尽可能减少外出,尤其避免前往人群聚集的地方。

2、重点人群、脆弱人群是重症的高风险人群,需要特别关注。有感染症状不要在家拖着不治,特别是重点人群,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在治疗病毒感染的同时,也能兼顾原有基础病的治疗。

3、保持健康生活方式,规律作息,合理膳食,适当运动,增强免疫力。

No.3 食源性疾病

细菌性食物中毒、毒蕈中毒

专家提醒:

9月仍处于食物中毒的高发季节。一旦进食被病原体污染的食品,就很容易导致食物中毒,尤其是细菌性食物中毒。出现误食毒蕈时有发生,需警惕采食野生蘑菇引发食物中毒。

预防措施:

1、提高食品安全意识,不采、不买和不吃野生蘑菇。

2、食品在食用前应经过彻底的加热;做到生熟分开;吃剩的食物及时冷藏,食用前彻底加热;生产加工、餐饮单位避免带菌者污染食物。

3、加强健康监测,一旦进食后出现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急性胃肠炎症状或者视力模糊等症状,高度怀疑是食物中毒的,要及时就医并如实告知。

来源:公共卫生应急部

编辑:健康教育部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