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正是秋冬季节交替之时,气温逐渐下降,昼夜温差加大,空气湿度减小,秋冬常见疾病高发。江门市疾控中心提醒你:11月注意防范新冠病毒感染、流行性感冒、登革热、肺炎支原体、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
No.1 新冠病毒感染
专家提醒:
新冠病毒感染属于“乙类乙管”常态化防控阶段,目前我市新冠病毒疫情处于低水平流行期,有零星散发病例,据监测显示,预计11月份发病有增多趋势,提醒市民仍需做好必要的防护措施。
重点人群:
儿童、孕妇、年长者、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及医务人员。
防控措施:
1、坚持做好个人防护,保持勤通风、勤洗手等良好卫生习惯。
2、保持健康生活方式,规律作息,合理膳食,多喝水,适量运动,调整心态,提高免疫力。
3、注重咳嗽礼仪,咳嗽或打喷嚏时遮掩口鼻,与出现呼吸道症状者保持距离。
No.2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主要通过飞沫、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临床表现是急起高热、全身疼痛、显著乏力和轻度呼吸道症状。
专家提醒:
季节交替、气温降低将导致流行性感冒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11月我市逐渐进入流行性感冒流行期。养老院和幼托机构、中小学校等集体单位应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重点防范人群尽量不到人多拥挤、空气流通不畅的公共场所。
重点人群:
年幼者(尤其是2岁及以下的婴幼儿)、老年人等免疫力较低的人群、有严重疾病患者为需要重点预防的人群。
防控措施:
1、注意开窗通风,加强室内空气流通,开窗换气30分钟,每天1~2次。
2、少聚集、出行佩戴口罩、注意咳嗽礼仪、保持社交距离。
3、早睡早起,加强锻炼,补充足够营养,规律作息,避免过度疲劳,提高自身抵抗力。
4、接种流感疫苗目前最有效的预防手段,建议每年在流感季来临前及时接种,能更有效建立防护。
No.3 登革热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或白纹伊蚊为媒介进行叮咬传播。潜伏期通常为5-8天,早期症状以高热为主,短时间内可达39-40℃,同时伴有头疼、肌肉关节疼痛等症状。发病后2-5天在颈部、四肢及面部出现皮疹,半数病例有出血表现,严重者可诱发器官大出血并引发休克等症状。
专家提醒:
目前我市处于入登革热的流行季。陆续有本地病例发生,出现家庭、社区和集体单位聚集性发病的风险进一步增加,需做好登革热的预防控制措施,务必注意防范。
重点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居家待业和离退休人员多见。二次感染患者,老人、孕妇或婴幼儿,肥胖或严重营养不良者,有基础疾病的病人易发展为重症登革热。
防控措施:
1、 预防积水,清除伊蚊孳生地,及时清除或倒扣闲置的积水容器,清理花盆、托盘等易积水器具和倾倒家中垃圾。
2、 在室内应安装蚊帐、纱窗等防蚊用具以减少蚊虫叮咬可能,对于蚊密度高,易滋生蚊虫的地方可以定期使用杀虫剂从源头上灭蚊。尽量不在蚊子活动的高峰时段在树丛、草地、垃圾桶旁逗留。
No.4 肺炎支原体
肺炎支原体既不是细菌也不是病毒,无细胞壁结构,像是没有穿“外套”的细菌。肺炎支原体感染多表现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以发热、咳嗽为主,可伴有头痛、流涕、咽痛、耳痛等,仅10%~40%发展为肺炎。发热以中高热为主,持续高热者预示病情重;咳嗽较为剧烈,可类似百日咳样咳嗽,部分患儿有喘息表现,以婴幼儿多见。因为没有“外套”,常见的青霉素类和头孢这类抑制细胞壁合成的抗生素药物对治疗支原体感染是无效的。
专家提醒:
近期全国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发病率整体上升,且目前肺炎支原体感染高发。每年8-12月是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流行期,一般在每年11月达到高峰。市民如果出现发热伴有剧烈咳嗽,应及时就诊,尽快查明病因、规范治疗,切忌自行盲目用药。
重点人群:
各年龄段人群对肺炎支原体普遍易感,肺炎支原体肺炎多见于5岁及以上儿童,5岁以下儿童也可发病。
防控措施:
目前没有疫苗可以预防,其预防主要是依靠非药物干预措施。
1、做好学习、生活场所的清洁卫生和通风,定期打扫教室、宿舍、食堂等公共区域,保持室内外环境卫生整洁;每天开窗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20分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2、倡导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打喷嚏或咳嗽时要主动遮掩口鼻,推荐在人员密集场所佩戴口罩等个人防护措施,做好手卫生,提高防病意识。
No.5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
诺如病毒是引起急性肠胃炎常见的病原体之一。感染后主要症状是腹泻、呕吐、发热等,患者通常1~2天即可痊愈,但抵抗力弱的老年人在感染病毒后病情容易恶化。
专家提醒: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全年均可发病,每年10月-次年3月是流行的高发季,应警惕学校、幼儿园、医院、养老院等集体单位出现诺如病毒的暴发疫情。
重点人群:
各年龄段人群对诺如病毒均易感,儿童、老年人、免疫缺陷者及器官移植者属于高危感染人群。
预防措施: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勤洗手,用肥皂和流动水至少清洗30秒。
2、不喝生水,蔬菜瓜果要洗净,食物及贝类等海鲜类食品要煮熟食用。
3、如果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不要坚持上班或上学,特别是食品从业人员,应立即离岗,密切关注健康状况。
来源:公共卫生应急部
编审:健康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