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工作人员进行布草类采样
图2、工作人员采集沐浴水
图3. 工作人员对从业人员开展问卷调查
7月25日起,我中心环境与学校卫生科全体科员积极开展公共场所国家项目——公共场所健康危害因素监测工作,了解公共场所卫生基本现状,掌握重点公共场所主要健康危害因素。
公共场所健康危害因素监测工作是一项内容多、时间紧、难度大的工作,主要对宾馆(酒店)、游泳场(馆)、沐浴场所、理发(美容)店、候车室等5类共50间重点公共场所开展监测。监测内容包括场所基本情况调查、健康危害因素监测和从业人员问卷调查。工作方案要求,监测频率是一年两次,要求在下半年完成,且两次监测的场所及被调查从业人员均应同一个对象。监测项目主要包括理化指标及微生物指标项目。其中有部分理化项目是新开展项目,如游泳池水氧化还原电位,毛巾及床单开展PH值检测等;部分监测场所首次开展微生物指标检测,如候车室公用设备设施的自动扶梯、座椅扶手等;大多数理化指标采用大气采样器采样,造成工作量大、耗时长。
本次监测工作在我中心首次开展,中心领导非常重视,分别派出分管领导、科室负责人及业务骨干参与项目培训。为保证监测工作质量,对参与本次工作人员开展二次全员岗前培训、考核。工作前期,环境与学校卫生科积极开展内外部沟通工作,对外则主动向卫生行政相关部门请示、沟通,尽早确定监测场所名单,对内则积极与病原微生物检验科、理化检验科、财务科、后勤保障科及科教与质量管理科进行工作沟通,加快仪器、采样器材、检验耗材等采购工作进度,保证监测前所需仪器、物品准时到位。同时制订工作方案、质量控制方案,组建领导小组。科室内部多次开展培训、商讨、操作演示,以提高工作效率。
在各方积极配合下,7月25日监测工作顺利启动。下一阶段,陆续对其他公共场所进行监测,拟8月份底完成第一次监测,10月份开展第二次监测,12月底完成监测数据上报工作。
文字:环境与学校卫生科
编辑:健康教育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