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与会的专家合影
图2、美国CDC在华项目副负责人Patrick Sonh Chong讲话
图3、江门市疾控中心党总支部书记黄展主任医师讲话
图4、美国CDC流行病学专家Jeanette Jane Rainey博士授课
图5、广东省CDC微生物检验所柯昌文博士分享经验
图6、江门市CDC吴国杰主管医师向与会专家们总结项目开展情况
7月25-26日,中国CDC(疾控中心)中美新发和再发传染病合作项目办公室主管陈虹、美国CDC在华项目副负责人Patrick Sonh Chong、流行病学专家Jeanette Jane Rainey博士、广东省CDC微检所所长柯昌文博士一行7人,到我中心开展中美新发和再发传染病合作项目在我市的“重点地区基于人群的寨卡、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虫媒传染病的监测与防控”项目督导工作,并对项目运作提供技术支持。我市卫生计生局赖建生副局长、我中心党总支部书记黄展、副主任卢启冰、微生物检验科科长梁均和、新会CDC、恩平CDC以及4个哨点医院的负责人和相关专家共约30人参加了这次督导和技术研讨会。
本次督导和技术指导会,主要是进行项目运作一年来的结果反馈,专家分享其他监测点的经验、存在的问题,部署下一阶段新增的工作、以及实地到哨点医院参观调研运作的情况。我中心传染病防治科吴国杰主管医师向与会的专家介绍了一年来项目运作的情况,分析收集的流行病学数据和实验室检验结果,汇总和归纳系统运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等,我市一年来的工作成效得到了美国CDC、中国CDC和省CDC各位专家的一致认可。省CDC微检所所长柯昌文博士和美国CDC流行病学专家Jeanette Jane Rainey博士先后为我们分享了我国和世界其它监测点的成功经验,并对接下来一年将要开展的分析性流行病学研究的数据收集进行了详细讲解,并针对该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和与会的人员进行了充分的交流。会议后第二天,我中心派员陪同专家组到各哨点医院进行了实地考察,并现场深入的交流了经验。
中美新发和再发传染病项目(中美EID项目)是中国CDC和美国CDC合作项目,该项目旨在通过收集核心流行病学数据和应用最新研制的Trioplex及TAC诊断平台来阐明发热性疾病的负担和病因。目前该项目在中国以及埃及、印度、泰国等九个国家进行,项目采用标准的病例定义和诊断工具,其研究的结果将有助于确定不同地区发热性疾病(包括寨卡病毒)病因的差异性以及潜在合作感染的普遍程度和严重性。
项目从去年7月份开始在我市正式开展,基于前期有关我市登革热和埃及伊蚊传播的研究,选择了新会区人民医院、新会司前医院、恩平市人民医院和恩平市第二人民医院等四家医院作为监测的哨点医院。
文字:传染病预防控制科
编辑:健康教育科